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,各大公司裁員、職場中年危機、90后發際線危機等新聞充斥社交媒體。 身處職場的我們難免焦慮、迷茫、浮躁。 我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,走了太多彎路,也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,深刻體會到:認知,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。技能的差別可量化,技能再多累加,也只是熟練工種,而認知的差別才是根本,并不可量化。 今天分享5條基本提升本質認知的思維,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。 01.勤奮不重要,關注如何創造價值 見過很多人,天天加班到深夜,周末也不休息,但卻從沒想過自己到底在忙什么。很多人對勤奮的理解,只停留在表面的儀式感。 一旦你習慣這種思維,就能從“我很勤奮”這種感覺中獲得慰藉。當你最終沒得到想要的回報,便開始抱怨命運不公。然后陷入新一輪勤奮幻覺循環,最終庸碌一生。真正消耗你工作成果的不是享樂,而是那些用來營造勤奮幻覺的無用功。 工作的核心并不是勤奮,而是創造價值。如果你很勤奮卻沒結果,要么是你能力有問題或者是你或是你勤奮的方向不對,無論哪一種,都說明你工作并不出色。奮麻痹自己,然后安心走向死循環,最后成為越忙越窮的人。 02平衡好工作和生活
不把壞的工作情緒帶出生活,也不把負面情緒帶入工作,這是一種專業的表現。
公司就是工作的地方,一旦個人被貼上不好的標簽,想改變這種印象就難了,而且誰都不喜歡和經常帶負面情緒的人一起工作。
對公司這個系統來說,員工的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流入要素,影響人與人之間連接的關系,最終影響力又會像回旋鏢一樣打回員工身上。
工作歸工作,生活歸生活,每天都要努力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。
03有主動意識
很多職場新人由于剛畢業,習慣了被學校和老師牽著鼻子走,到公司后,依然習慣等待上司的指令和監督。 該爭取的,你要主動去推進,做好手頭事之外,還要有勇氣去爭取更多職責,當然前提是真正能讓你有成長的工作。如果你不去主動撞出自己的形狀, 就會被生活捏出別人想要的形狀。越是遵守一切生存要訣、屈從于生活的人, 越不會被生活善待。
04 專注自己,不要和別人比較
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,過多的和別人較,常常會使得自己處于不平衡的心態中。
受到不愉快心情的影響,不僅感受不到工作的快樂,使自己缺少成就感,也會局限和阻礙個人發展的發展。
所以,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和自己比較:設定目標,然后評估自己有沒有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和規劃,看自己今天是否比昨天更進步,明天會不會比今天更進一步。
05 保持工作熱情
很多人在某個工作崗位上做上一段時間后,就會感覺在不斷重復的原來的工作,為此對工作產生厭倦的情緒而失去工作的熱情。
工作其實是有生命的“生物”。它每天都在變化,不斷發展。只要有一個人有追求卓越心態和狀態,就會不斷去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可以每天都有新的想法和進步。
成功就是從一個又一個失敗走來,而不失熱情的能力。如果一個人充滿自信地朝著夢想前進,努力地去實現他想象的生活,他將會獲得一個意想不到的成功。
最后想分享一個深切感悟:
工業時代以來,人的物質愈加豐富,反而更加焦慮和空虛。人本身也前所未有的抽象化。我們不再是一個個具體的人,而是社會理性安排下發揮特定功能的工具。而如今和可見的未來,我們正在走向一個去中心化、個體價值不斷提升的時代。
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手藝、興趣、天賦,活成一個完整的人,一個生命力鮮活充實、擁有獨立人格、值得自尊自愛的人。
——摘自《河北安防公眾號》
|